汴京是哪个朝代的国都(七朝都会——开封的简介)

时间:2024-09-21 10:17:51

开封的简史

开封,古称大梁,又称汴京、宋都。这里曾经是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的国都,所以开封史称"七朝都会″ 。历史上开封最鼎盛时期是在北宋年间 ,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号称“七朝都会”的开封与安阳、西安、洛阳、北京、南京、杭州、郑州合称为我国的八大古都。史书上早就有“天下四百座州军,不如八千里汴京”之说,古诗中“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等,都生动地描绘了古都开封豪华盖世的繁荣景象。开封地区在春秋时期是郑国土地,战国时属魏国 ,公元前365年,魏惠王把国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到开封, 史称大梁 (今开封城西北部 );魏国灭亡的时候 ,大梁城被秦国严重 毁坏,成为为一个县的治所 ,改称"浚仪″一直到西汉前期 ;公元581年(开皇元年),杨坚推翻北周建立了隋朝,他就是隋文帝 ,这时候的开封称为"汴州″;唐朝灭亡以后,开封历史上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公元907年(开平元年) 朱温建立了后梁,定都 汴州 ,并从这时候开始 ,改称开封府 。北宋时期开封 被称为"东京″ ,是和当时的西京(洛阳),南京(即应天府,在今河南商丘) ,北京(即大名府,在今河北大名东) 相对而言的 ;北宋灭亡之后,公元1152年 ,完颜亮定都燕京(今北京),称燕京为"中都"。同时称开封为"南京" ;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 ),朱元璋手下的 徐达攻下汴梁,并改成"开封府" ,并下令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 ,直到1378年(洪武11年 )才废去开封称"北京"称号 ,开封前后做了十年的陪都。开封的繁荣源于京城,掌握各种资源,官府创造了市场,权力驱动财富在开封聚集。几百年后,这种模式被西方人用别的方式替代,世界中心转移到500年后的佛罗伦萨,700年后的伦敦,1000年后的纽约。

2、开封的名胜古迹

铁塔

开封府

天波杨府

繁塔

3、开封人的性格与市井文化

开封人的性格:是水土,豫东平原大道直行,黄河给了我们热烈的性格,是历史,天子脚下我本贵胄,是街头,老城市民接受街头教育,是文化,除了街头江湖,还有重视教育的传统。狭义,仗义,人物(开封话),帮人忙不要钱;热情,慷慨大方;规矩,有底线;江湖,老道,人情练达;好逸,爱享受,没有名利之外的追求。从北宋开始,开封人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围绕统治阶级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二是围绕官僚阶层、士大夫阶层,为其提供服务的市民。后者是城市的大部分,是清明上河图中的普通人。

老城市都有浓厚的市井风情,四合院、胡同、小街、老建筑,使老城市变得相同,我在北京身上看到开封,在西安身上看到开封。早市、鸟市、花市、狗市、夜市、鬼市(专卖古旧物的市场),这是市井。早上吃杠油条喝胡辣汤,喝羊肉汤,晚上喝酒聊天,这是开封人的生活。

生活节奏慢,市民会享受。晚上找个饭馆、地摊,或沿街门店店主在门口摆个桌,弄俩小菜,室外没有拘束感。开封人喜欢吃地摊,所以地摊多,喜欢泡澡,所以澡堂多。

政府举办了菊花文化节、清明文化节、大宋上元灯会、大宋花朝节、端午诗会、收藏论坛。王少华老师写出《百年祥符》《宣和画院》《寺门》和《宋门》《老街会馆》,张一弓先生写出《远去的驿站》,赵中森老师写出《宋朝暖水瓶》,刘海永老师写出《一座城的民国记忆》系列,罗锐老师写出开封三部曲《浴》《洗牌》《双龙巷》,李开周老师写出十几本宋朝故事。

骨子里的非物质文化情节,盘鼓、豫剧、鼓子曲、高台曲、坠子、书法、国画、木版年画、灯笼、菊花、雕塑、开封吆喝。

饮食丰富,开封回民多,回民擅长烹饪,所以有了众多开封小吃,羊肉汤、牛肉汤、烩面、烩馍、拉面、羊肉串、炒凉粉、羊肉炕馍、桶子鸡、酱牛肉、五香花生,羊肉汤锅遍布城市各个角落,许多地摊店、小饭馆味道上乘,许多开封男人厨艺一流。

4、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中轴线从未变动的城市

开封历史底蕴深厚,地域特色浓郁。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中轴线从未变动的城市。大梁门、大南门、小南门、宋门、曹门之内,是开封老城,大梁门以西,金明大道以西是开封新城。开封老城大部分是胡同,老城是一个胡同世界。开封最值得看的是胡同,是街巷,最代表开封。

开封的胡同,名字好听,有讲究。有的以传说命名,有的以遗迹命名,有的以建制命名,有的以用途命名,《东京梦华录》《如梦录》里的许多街道保留至今。城内有近几十年建的建筑,有百年前的建筑,有千年前的建筑,有别的城市不常见的老宅院、老门楼、老胡同、教堂寺庙,西门大街基督教堂、理事厅街天主教堂、清真寺、普济寺、救苦庙……各种建筑汇集在一个城市。

开封的精华在鼓楼一带,鼓楼广场、寺后街、书店街、中山路北段、东西大街、御街、自由路,这片区域最能代表开封,是开封的黄金地带。老城下埋着六座城,开封被天灾人祸毁灭过多次,毁灭一次,再造一次,人没了,再来人,重建家园变成一种信仰,每一次毁灭,重造,就像一次变形,是无数不知名的重建家园的人让它有了4100多年建城史,有了京城和省城。

5、开封的饮食文化

自古以来,开封的饮食文化就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辉。早在3000多年以前,生于开封杞县西空桑村的商朝开国相伊尹,不但是著名的政治家,还精通烹饪之术,是历史上第一个以负鼎俎调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国家的杰出庖人。他“善均五味”,懂得“五味调和百味香”。他创立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是中国烹饪学的奠基石,在中国烹饪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人尊崇为中国“烹饪之圣”和“烹饪始祖”。

北宋时期,素称天下要冲,地处中原腹地的开封是当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人口上百万,富丽甲天下,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会。当时开封的大街小巷“勾肆饮食……纵横万数”,把开封推向“饮食衍衍、燔炙芬芬”、“有美皆备、无丽不臻”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饮食文化,被视为中国饮食文化史上辉煌的里程碑。在烹饪文化上,汴京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市场上正店(酒楼)、食店、拍户、脚店,分等划类,遍布全城。南食、北食、川饭、胡饼,各地风味首次同台献艺,坊、市不分,夜禁取消。大型酒楼号称72家,规模宏伟,每店均可容千人饮酒。设备精良,各正店酒楼,设施豪华,并均以银器待客,成为中国烹饪史乃至世界烹饪史上社会酒楼的独例。在服务方面,博士卖酒,响堂行菜,歌舞伴宴,换汤斟酒。外办宴席,则“四司六局”全套服务。在品种、技术上各有特色,酒楼菜肴、食店小吃、川饭、分茶,胡饼、素馔,异彩纷呈,难以尽数。宫廷宴会用酒九盏,佐食品种精美丰盛,每盏酒后有歌舞、杂技、相扑、踢球表演,场面宏伟,耗资巨大。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序中曾这样描绘当年的汴京:“时节相次,各有所观。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此等景象,一阅宋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便知决非虚言。

开封饮食文化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官、商、寺、民肴 馔的完整体系。官府之肴馔,高雅清淡,鲜奇滋补,宴会“置四司(帐设司、厨司、茶酒司、台盘司)六局(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烛局、香药局、排办局)”,分工明确,凡事齐备,如“椅桌陈设、器皿盒盘、酒担动使……安排座次、歌说劝酒”等都有人专管。七代王朝在开封建都,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名流高士、富商大贾云集汴京,从而使官府肴馔应运而生。汴京饮食业,市肆壮观,大型酒楼就有72家之多,称为“正店”。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要数“矾楼”了,它“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气势非凡。相传那位多才多艺的风流天子宋徽宗,曾扮作白衣秀士,携京都名妓李师师登楼宴饮。难怪诗人刘子翚在南渡之后怀念旧事时,还发出了“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矾楼”的慨叹呢!被称为“脚店”或“分茶”的中小型店铺遍布全城,提篮推车的串街小卖更是不计其数。“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汴京佛寺、道观百所之多,素馔斋食是寺庙观庵的主要饮食。民食的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除正常的民食外,一年之中的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食物,而且风味不同,各具特色。凡民间的红白喜事,诸如订婚、娶亲、嫁女、生子等,都要设宴请客;亲人亡故安葬,也要设宴祭奠等。如果说官府的肴馔是开封的精华,那么市肆、民间的肴馔则是开封肴馔发展的基础,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结晶。

  明清两代,开封是“中原首邑”,民国时期,开封又是河南的省会。虽然失去了京都的煊赫地位,但仍然是达官显贵们挥霍享乐的花花世界,是南北商贾交流贸易的热闹地方。饮食文化的发展仍在继续,具有鲜明特色的开封肴馔四处传播,成为中国著名菜系之一——豫菜的代表,又被誉为“汴梁风味”。

  开封地处中州,历史上形成四方人口杂居,“人禀天地中和之性”,那么,烹饪方面则相应形成“菜具饮食中和之味”的特点。“中和之味”适合中州人的生理习惯等方面的需求,于人体的五脏六腑调和适中,确属美味中之上乘。这是开封菜,也是豫菜所独具的特色,集众美于一身,自立于中国烹饪之林。

  今日开封,仍为豫菜代表,在改革创新的同时,尤重传统的保持与挖掘。“满席山珍味,全在一碗汤”,开封菜的用汤,划分较细,有头汤(原汁汤)、清汤、奶汤(白汤)、毛汤之分,根据不同菜肴对口味、色泽的要求,而分别使用。白扒、白煨、白炖以奶汤烹制,红扒、红烧以头汤提鲜,清炖、清氽以清汤佐之,爆、炒一类则以毛汤烹制。如传统菜清汤燕菜、清汤佛手鱼翅、清汤东坡肉、套四宝、奶汤炖广肚等用汤,清则见底,浓则乳白,味道醇正,清香适口。

  开封菜技法全面,烹调细致,刀工精湛。煎、炸、熘、炖、烧等皆有所长,其中特别讲究火候的运用。火力可大可小,火势可猛可缓,火度可高可低,火时可长可短,变化颇多,不一而足。如传统名菜扒广肚,讲究文武用火、锅内成形,号称“无芡自来黏”。而熘可使油水交融,用油不见油,如传统菜糖醋软熘鲤鱼焙面,将炸好的鱼对入清汤熘制,烘出的“活汁”,酸、甜、咸三味俱全。此外,爆能使形态不变、脆而不生,炖可以久而不败,烧能熟而不烂。开封菜的刀工讲究“切必整齐、片必均匀、剞必过半、斩而不乱”。仅切丝就有粗丝、细丝、帘子丝、牛毛丝等,一块一寸见方的五香干能切出百余根牛毛细丝。如名菜凤虾黄香管、卤煮黄香管,将黄香管用立刀法剞成蜈蚣形花刀,整齐美观;冷拼凉盘古城春晓、汴京八景、扇面竹荪、锦上添花、鱼翔浅底等名菜,刀工精细、如诗如画。开封厨师的刀也因其有“前切后剁中间片,刀背砸泥把捣蒜”的多种功能而独树一帜。

  开封菜坚持“五味调和制汤提鲜,技法讲究刀工精湛,选料精细取料广泛”的特色,强调色、香、味、形、器、营养六要素有机的结合。“五味调和,口味适中”源于中州,是开封菜独有的特点。烹饪之圣伊尹在《吕氏春秋·本味篇》中提出“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要做到“甘而不浓,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开封菜调味的尺度一直承袭这一宗旨,形成了不可过咸、过辣、过甜,要求亦甜、亦咸、亦辣,不偏不倚,不藏不露。所以,开封菜适应性强,男女老少适口,四面八方皆宜。为了照顾特异口味,开封菜一直保留“另备小料,请君自便”的传统,用小巧玲珑的杯、瓶、壶、盏盛放辣椒油、花椒盐、姜末、蒜泥、葱段、芥末、腐乳、酱油、香醋等,供食客选配。

  开封菜选料严谨,取材广泛。长期以来,厨师把平时的选料经验总结成民谚,如“鸡吃谷头、鱼吃四(月)十(月),鲤(鱼)吃一尺、鲫(鱼)吃八寸,鞭杆鳝鱼、马蹄鳖,每年吃在三四月”。根据时令变化,更替不同的原料。任何时令鲜料,仅选用精、鲜之时,过时者不用。古语云:“美食不如美器。”北宋的官、汝、钧、哥、定五大名窑,河南有三,而官窑旧址就在开封、郑州一带,因此,更为开封菜的精美增色添彩。随着时代的变迁,开封菜的器皿甚多,如金、银、玻璃、瓷器及漆器、竹器等,真是五光十色,绚丽多彩。

开封双麻火烧

胡辣汤

羊肉炕馍

.

捞面

小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