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宋应星是明末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其包含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知识的《天工开物》一书诞生之后,流入东亚、欧美,得到学者们极大的推崇,形成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此书演绎出了著名的天工文化。本文着笔于宋应星的先辈、同辈,介绍他们的故事。
高祖父宋迪嘉发家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南方两大军阀陈友谅和朱元璋为了争夺统治权,在南方激战。大战之后,“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朱元璋为了恢复生产,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经济的发展,如谁开垦的荒地便归谁所有,且三年不征收土地税。
江西南昌府奉新县幸存的农民宋宇昂(1409—1467)生了四个儿子:宋迪吉、宋迪嘉、宋迪荣、宋迪华。
其第二个儿子宋迪嘉(生卒年不详),在大明帝国优惠政策的加持下,加上自己的勤奋、智慧,通过种桑树、养蚕,生产和销售丝绸发家致富,成为拥有大片土地的大富豪。
有道是:一等人忠臣孝子,所致力于两件事,即耕田读书。有了钱,宋迪嘉重金聘请老师,教育儿子们———宋时、宋景、宋旦、宋诰和宋晖。
宋迪嘉的长子宋时之子宋国祚考中了秀才,是宋应昇、宋应星等人的堂叔,也是他们的私塾老师,他至少把宋士中、宋应昇、宋应星和宋士达四个弟子教成了举人。当然这是后话了。
曾祖父宋景靠科举旺家
宋迪嘉的第二个儿子宋景(1476—1547)很争气,他顺利考取了秀才、举人。
1505年,29岁的宋景考中了进士,进入官场,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因为宋景做了大官,在官场拥有很多人脉,俸禄优厚,许多人投靠他,把土地挂在其名下,给予他一定的报酬。宋家很快发达起来了,家里奴仆成群,拥有许多动产、不动产。
宋景也生了五个儿子,养大成人的有四个:宋垂庆、宋介庆(1521—1590)、宋承庆(1522—1547)与宋和庆(1524—1611)。
其中第三子宋承庆便是宋应星的祖父。
祖父英年早逝
宋承庆与弟弟宋和庆都是韩氏所生,两人相差两岁,一奶同胞,关系亲密,但两人的命运却大不一样。
宋承庆只活了25岁,而宋和庆却活了87岁,在当时可谓高寿。
宋承庆最高功名是秀才,弟弟宋和庆却在1569年高中进士,并曾任浙江安吉州同知、广西柳州府通判。后来,宋和庆辞官归里,在本乡县办私塾,从事教育活动,刻《畅灵集》行世。
宋承庆结过两次婚。第一次,他娶奉新县龙潭黄氏,但黄氏没有生育。第二次,在1546年,24岁的他娶了16岁的顾氏(1530—1589)。
父亲一辈子不得志
宋承庆和顾氏结婚后生了一个独生子宋国霖(1547—1630)。
顾氏是建昌泥湾处士顾杖的女儿,其家为书香门第。16周岁的她嫁给秀才宋承庆,本希望夫妇白头偕老,没想到自己17周岁就守寡。绝望的她关门上吊三次,命不该绝的她,绳子断掉了三次,她又听到了儿子的啼哭声,决定把孩子养大成人。
《南昌郡乘》记载:“顾氏,奉新宋承庆妻。年十七归承庆,踰年承庆没。顾闭户自经索绝而坠者三,乃稍自解。抚遗孤,艰苦备至,布衣蔬食,终身如一日。”
宋国霖出生后不到1周岁,父亲宋承庆就不幸病逝了。他在寡母顾氏和叔父宋和庆的关照下长大成人。
寡母顾氏十分宠爱独生子宋国霖,舍不得他苦读,也舍不得他远离家门参加科举考试,只希望他多为自己生几个孙子。所以宋国霖活了83岁,43岁成为秀才,做了40年的秀才,一直在维持家庭,照顾老母和妻儿。
顾氏为独生子宋国霖娶了正妻甘氏(1544—1599),又为他娶了两个如夫人魏氏(1555—1632)、王氏。三位夫人为宋国霖生下五位儿子。
1578年,30岁的宋国霖和22岁的小妾魏氏生了长子宋应昇(1547—1646),过了4年,他和嫡妻甘氏生了次子宋应鼎(1582—1629),1587年,40岁的他和31岁的小妾魏氏生了三子宋应星(1587—1666),1590年,43岁的他又和小妾王氏生了幼子宋应晶。
守寡43年的老祖母顾氏,看到几个可爱的孙子,甚感欣慰。她尤其喜爱聪明伶俐、相貌俊朗的宋应星,她于1589年逝世时,宋应星才2周岁。
1587年,宋应星出生的前一天,其母魏氏梦见一颗大明星落入其怀中。父亲很高兴,为他命名为宋应星,字长庚,长庚即为天上的启明星、太白金星,该星在早晨和黄昏时最为明亮。1587年是丁亥年,所以宋应星属猪。
宋应昇和宋应星的母亲魏氏的父亲是魏鸿兴,母亲是阴氏,均为普通农民。魏氏身体健壮,相貌秀丽。1576年,21岁的她由父母作主嫁给(卖给)29岁的秀才宋国霖做小妾。
1577年,宋家发生大火,房屋被全部烧毁,为了重建家园,卖掉了许多家产,辞退了许多员工,家境开始衰落。家里只剩下100多亩土地,已经雇不起丫鬟、女仆了。
1578年,魏氏生了宋应昇。因为家贫,丈夫晚上要喝水,魏氏舍不得点灯,左手抱着小宋应昇,右手拿着一碗茶水,摸黑到厨房倒水。她和丈夫舍不得点蜡烛,待在卧室,靠窗户的月光照明。因为她家境衰落,魏氏要为家里20位长工和家人做饭,等大家吃完了,她吃点残羹剩饭,没菜了,就用盐巴下饭,饭菜都没有了,就饿肚子。
家族多人有功名
宋应星的远祖宋仲礼(熊仲礼,1364—1402)是其家族第一位进士。父亲为熊德甫,祖父为熊定五,曾祖父为入赘熊家的宋福五。19岁的宋仲礼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六年(1383)考取了大明帝国的状元,后得到皇帝的批准,恢复了宋姓。
据《雅溪族谱》记载,宋仲礼“性沉慧,少笃学,探微抉奥,开文学之先。与弟子辈敦诗说礼,讲贯朝夕无倦色。应明洪武选贡,赴京师游太学,廷试擢第一。一时洛阳纸贵,文章姓字脍炙走天下。上承先世之德泽,下启后代之书香。奏请复姓(始祖福五公避元乱改宋为熊)之德,实堪以昭雅溪宋氏之青史!”
在宋应星家族,除了曾祖父宋景是进士,其家里还有多人有进士、举人功名。宋景是宋氏家族的第二位进士,明清时期,雅溪宋氏家族至少有15位进士、42位举人。
宋景的长子、宋应星的伯祖父宋介庆,32岁的他于1553年中举,任徽州府黟县知县。
宋景的四子、宋应星的叔祖父宋和庆,45岁的他于1569年中进士,曾任江西吉州同知、广西柳州府通判。宋和庆只生了一位儿子宋国璋,他是宋应昇、宋应星的私塾老师。宋和庆另外生了7个女儿。
1615年宋应星的大哥宋应昇,和弟弟宋应星、亲家涂绍煃同年考中举人。1631年,他第六次到北京参加会试,名落孙山之后,经过大挑成为浙江桐乡市知县,后任广东恩平县知县、高凉府同知、广州府知府。
宋应星的族叔宋国华,8岁父母双亡。嘉靖十六年(1537)考中举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考中进士,在隆庆年间官至贵州左布政使,52岁时殉职。
宋应星的族兄宋应和(1549—1619),万历元年(1573)中举人,万历十四年(1586)考中进士,曾任工部员外郎、太仆寺卿,也曾督理过临清砖厂和监修过北京宫殿等建筑工程。对建筑学知识十分在行。宋应和为皇帝修建宫殿节省下20万两银子,他没捞一分钱,全部给了万历帝,万历帝提拔他为太仆寺卿,给了他一定的级别但并没有重用他。在奉新县,宋应和家没什么资产,只有100多亩水田,1万多亩山林和一栋三进的院落。
宋应和与著名的实学家、大官徐光启关系友好,其家有很多类似《农政全书》之类的实学书籍,宋应星均阅读过。宋应昇、宋应星兄弟到北京参加考试,多受宋应和照顾,多次在其家住宿。宋应和的曾祖父宋诰和宋应星的曾祖父宋景是亲兄弟。宋景对宋诰一家多有关照,投桃报李,所以宋应和对两个未出五服的堂弟也十分关心。
宋应星的族侄、宋应和之子宋士中(1575—1643)于1600年考中了举人,任工部郎中、山东兖州知府等职。1600年,宋应升22岁,宋应星13岁,宋士中的中举,给他们兄弟两人很大的鼓励。
宋应星的族侄、同窗宋士达也是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