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湖是指以淡水形式积存在地表上的湖泊。中国的淡水湖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中下游和山东南部,这一地带的湖泊面积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中国四大淡水湖均分布在这一地区。
1、鄱阳湖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庐山东南、长江中下游南岸,因湖中有鄱阳山而得名“鄱阳湖”,又因其形似葫芦瓢而称“彭蠡泽”、“彭蠡湖”(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即葫芦),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过水性、吞吐型浅水湖泊,在调节长江水位、涵养水源、改善当地气候、维护周围地区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
鄱阳湖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面为入江水道,南面为主湖体,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处74公里,平均宽16.9公里,湖岸线长约1200公里,面积3960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仅次于青海湖的中国第二大湖。鄱阳湖是白鹤的世界,水鸟的天堂,是长江江豚重要栖息地,被称为“长江之肺”、“候鸟乐园”、“白鹤世界”、“珍禽王国”。
鄱阳湖绵亘数百里,湖的周围有许多奇峰异洞,密林幽谷。风和日丽时,鄱阳湖碧波荡漾,鱼跃鸟飞;狂风暴雨时,鄱阳湖白浪滔天,汹涌澎湃,气势磅礴。
2、洞庭湖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崇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地跨湘、鄂两省,因湖中有洞庭山(君山)而得名“洞庭湖”,由东、西、南洞庭湖和大通湖四个较大的湖泊组成,湖盆周长800多公里,面积2740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长江流域最重要的调水、蓄洪湖泊,具有灌溉、航运、渔业生产、供水、纳水、调节气候和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
洞庭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湖区土质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淡水鱼、棉、麻生产基地。洞庭湖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澧四水,横亘七八百里。“八百里洞庭”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中的君山,传说为纪念舜帝妃子湘君娥皇、女英而得名,远远望去,君山就像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镶嵌在一面巨大的白银盘里;湖畔的岳阳楼前身为三国时期东吴将领鲁肃的阅兵楼,气势壮阔,构制雄伟,名冠天下。
3、太湖
太湖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湖区属江苏省,湖岸线全长393.2公里,面积2427.8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长江流域最大的浅水湖泊。
太湖地处亚热带,属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特产丰饶,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水产丰富,盛产鱼虾,素有“太湖八百里,鱼虾捉不尽”之说。太湖河港纵横,河口众多,有主要进出河流50余条。整个太湖水系共有大小湖泊180多个,连同进出湖泊的大小河道组成一个密如蛛网的水系。湖区有48岛72峰,湖光山色,相映生辉,有不带雕琢的自然之美,故有“太湖天下秀”之称。
太湖西和西南侧为丘陵山地,东侧以平原及水网为主。西南湖岸犹如新月,成整齐的圆弧状,东北湖岸曲折多湖湾和岬角,沿岸山峦与岛屿有大量天然溶蚀的石灰岩,被称为“太湖石”,自古多用于叠砌假山,点缀园林。
4、洪泽湖
洪泽湖古称“富陵湖”、“破釜塘”、“洪泽浦”,唐代始名“洪泽湖”,位于江苏省西部淮河中下游,苏北平原中部西侧,淮安、宿迁两市境内,原为浅水小湖群,1128年以后,黄河南徙经泗水在淮阴以下夺淮河下游河道入海,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在盱眙以东潴水,原来的小湖扩大。
洪泽湖现为中国第四大淡水湖,面积2069平方公里,既是淮河流域大型水库、航运枢纽,又是渔业、土特产品、禽畜产品的生产基地,水生资源丰富,湖内有近百种鱼类和远近驰名的洪泽湖螃蟹;莲藕、芡实、菱角在历史上也素享盛名,曾有“鸡头、菱角半年粮”的说法。
洪泽湖的整个形状很像一只昂首展翅欲飞的天鹅。由于洪泽湖发育在冲积平原的洼地上,湖底浅平,岸坡低缓,湖底高出东部苏北平原4-8米,成为一个“悬湖”。湖区的东部大堤宽50米,全长67公里,几乎全用玄武岩的条石砌成,远远望去,宛如一座横亘在湖边的水上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