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 中华大地的脊梁 老界岭
河南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老界岭”,有“中华大地的脊梁”之称,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北部,伏牛山南坡。老界岭名称由来,传说老子曾在此隐居修炼,护佑八百里伏牛山安宁康平, 故称“老”;“界岭”则是中国大陆南北气候的分界,亦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老界岭森林覆盖率高达97.8%,被誉为“天然动植物王国”。域内山势陡峭, 沟壑纵横, 峰峦叠嶂,气势磅礡。游客到此,可纵情诗画仙境,领悟自然风流,感受“每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自然景观魅力。
“一水流两河,一山两世界。”老界岭是长江黄河分流处,南北气候分界地。在此既能观赏到中国大陆北方山峰的雄伟挺拔,又能领略到南方山峦的俊美灵秀,可谓一脚踏南北,一日览华夏,素有“八百伏牛凌绝顶,长江黄河分水岭”之称。老界岭犹如一条从天而降的绿色屏障,群山叠翠、林海苍茫,堪称人间仙境。主要景点有分水岭、犄角尖、神女峰、伏牛山神、迎客松、送子观音、仙人峰、诗人峰、骆驼峰、锯齿峰等, 是集奇峰、奇松、奇石、森林、云海、木屋等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老界岭景区是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精髓,万山叠翠,绿荫簇拥,松涛阵阵,古木参天,四季景色异彩缤纷。屹立在悬崖峭壁旁“迎客松”,热情展臂欢迎客人到访水墨仙境;“分水岭”又称风水岭,脚下左边是黄河,右边是长江,“天上滴下一滴水,一半流入长江,一半流入黄河。”站在风水线左边,风吹不止;移身至线右方,则完全无风,体验过的游客无不惊叹神奇。
主峰“犄角尖”为中原最高峰,是西峡、栾川、嵩县三县界山,因山峰高矗,远看似向东引颈高歌的雄鸡而闻名。传说老子在老君洞修炼成仙后,选择崎角尖栖身;只因仙体沉重,仅一脚踏下,便使山峰向南倾斜。犄角尖晴日时呈青紫色,清晰雄伟;阴雨时云雾缭绕,吸引游客登峰看日出、观云海、赏千年杜鹃园、穿原始森林,观犄角尖佛光。
天下第一衙 内乡县衙
大陆第一座衙门博物馆“内乡县衙”,坐落在南阳市,是大陆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县级官署衙门。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因保存完整程度极为罕见,被专家誉为“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 有“天下第一衙”、“北有故宫,南有县衙、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美称。
内乡县衙是中国古代的官署衙门,体现地方衙署坐北面南、左文右武、前衙后邸、监狱居南的传统礼制。现存多属清代建筑,有院落1 8 进, 房舍2 8 0 余间。整体建筑群以北京故宫为蓝本,比附太和、中和、宝和三大殿而建;又受清工部下派官员主持营建者浙江人章炳焘影响,融长江南北建筑风格于一体。
县衙严格按照清代衙署建筑规制营建,自南向北主要有照壁、宣化坊、大门、仪门、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大堂、门房、屏门、二堂及两厢、夫子院、穿廊、三堂及两厢、东西花厅、东西库房和后花园等。
位于整个建筑群中心的“正堂”,是知县公开审理案犯、举行重大典礼之地。上悬“明镜高悬”匾额,三尺公案摆放文房四宝、惊堂木、法令签等审案用物。标志性建筑“宣化坊”,宣化即宣讲教化,旧时每月初一、十五,知县要在宣化坊下宣讲圣谕,教化百姓。县衙根据县志编排大型实景演出“宣讲圣谕”,被定为南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洲书院 邓州八景之首
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的“花洲书院”,位于邓州古城东南隅。北宋政治家范仲淹任邓州知州时,创建书院内讲学堂春风堂、藏书楼、斋舍,并在书院东侧建百花洲,书院因此得名。
范仲淹公余时至书院讲学,一时邓州文运大振。他曾诗:“南阳有绝胜,城下百花洲。”由于书院风景优美,“花洲霖雨”名列邓州八景之首。
“庆历新政”失败,范仲淹自请守邓州。庆历六年,在书院春风堂,凭好友滕子京寄来的“洞庭秋晚图”及书信, 挥笔写下名闻天下的《岳阳楼记》,因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花洲书院成为历代文人瞻仰之地。
书院除美景外,人才辈出。范仲淹之子、官至观文殿大学士的范纯仁,官至崇文院校书张载,曾任邓州知州的韩维,均师从范仲淹学于花洲书院。除认真兴学,范仲淹亦勤于治理,重教化,轻刑罚,废苛税,倡农桑。之后朝廷命他移守荆州,邓州百姓因感其恩德, 绵延数里,跪道挽留。他为民情所动,终不忍行,遂上书皇帝,恳请留邓州,皇帝只好特许。
花洲书院为五进四院,主要景点有春风堂、藏书楼、先圣殿、览秀亭、范文正公祠、名人馆、百花洲、南大门等。中院小巧精致的泮池、状元桥,是书院一大特色。西侧并列为二进一院的范公祠,是邓州人为纪念他的功德而建的生祠;范公去世后,更名为范文公祠。书院仿江南园林风格, 小桥流水,亭榭碑廊,是邓州旅游必去的人文景点。
邓州胡辣汤 香辣绵口
胡辣汤是南阳邓州特色美食,特色是麻辣鲜香,回味无穷。邓州人“喝汤了吗?”意思即是“吃饭了吗?”每天从喝胡辣汤开始,成为邓州人生活习惯。
胡辣汤用羊骨高汤、鲜羊肉汤做底汤,加入鲜羊肉、黄芪、葱、姜、胡椒粉、八角、花椒等三十多种中草药,精心熬制数十个小时,佐以手工面筋、黑木耳、黄花菜等,再滴上小磨香油,一碗热腾腾的汤,可谓人间美味。
关于胡辣汤由来,相传东汉医圣张仲景的堂弟张生有胃病,医圣道:“早餐可食些健食汤, 或添点羊肉、黄芪、葱、姜、胡椒粉,佐以香油,久食可治也。”张生照此方法吃了三个月,果然不再胃痛。
赤壁之战,曹操占领穰县 (今邓州市),为节约粮食, 只许军士一日两餐。张祥在曹军任炊事员,一晚士兵们飢肠辘辘找他讨食,张祥急中生智,心想喝汤不算一餐吧,便烧了健食汤,汤中加的是士兵们猎到的野兔肉,没有黄芪,改加芝麻叶。不久后,曹操听闻士兵们喝汤后精神百倍,便来夜访,一尝后果然好喝,忍不住问是什么汤?张祥说“胡拉汤”,指的是随便烧的汤,没浪费到军粮。后传为“胡辣汤”,广受百姓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