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詹钰叶
今年以来基金发行回暖,发行规模增长近7%。但依然有基金募集失败,继新华基金后,信达澳亚基金、申万菱信基金旗下均有一只新产品未能成立。业内称,产品能否顺利发行,还需看基金品牌号召力、基金经理投研能力等因素。
年内基金发行市场已回暖。据同花顺数据,截至记者发稿时按成立日统计,年内新成立的基金有222只,较去年同期增加了7只;合计发行规模为1877.12亿元,同比增加6.75%。具体来看,成立的股票型基金有122只,同比增长近61%;发行规模为684.08亿元,同比增长138.31%。混合型基金39只,比去年同期少;但发行规模为134.79亿元,同比增长12.71%。12只FOF合计发行规模为134.33亿元,6只QDII合计发行规模为357.97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近5倍与3.6倍。39只债券型基金合计发行规模为870.17亿元,4只REITs合计发行规模为15亿元,均低于去年同期。
但在发行市场回暖的背景下,依然有新基金未能成功发行。公告显示,信达澳亚基金旗下信澳通合进取三个月持有期混合FOF于2023年6月15日获中国证监会证监许可【2023】1299号文注册,并获准予延期募集。该基金自2024年12月16日起公开募集,截至2025年3月14日募集期限届满,依然未能满足基金备案条件,故该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申万菱信基金旗下申万菱信远见成长混合于2022年10月8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2022】2357号文准予注册募集。该基金自2024年12月16日开始募集,截至2025年3月14日募集期限届满,仍未能满足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的条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通常情况下,新基金想要顺利成立,需要满足“募集份额总额不少于2亿份,募集金额不少于2亿元人民币且基金认购人数不少于200人”的备案条件。
公开信息显示,信澳通合进取三个月持有期混合FOF的拟任基金经理为王奕蕾,于2022年9月加入信达澳亚基金,现任FOF和养老投资部负责人。值得注意的是,信澳添泰稳健三个月持有期FOF在去年宣布募集失败,拟任基金经理同样为王奕蕾。
目前她旗下共有3只公募FOF,单只规模均在5000万元以下,现任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为0.59亿元。具体来看,她管理信澳通合稳健三个月持有期混合型(FOF)A任职近2年的回报率超过同类基金同期平均收益率;不过,信澳颐宁养老目标一年持有期混合(FOF)A/Y任职109天的回报率均不足2.8%,至少跑输同类基金同期平均收益率3个百分点。信澳颐远养老目标2055五年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FOF)的任期不足50天,任职回报不足4%,不及同类基金同期平均收益率。
申万菱信远见成长混合的拟任基金经理为龚霄,于2021年11月加入申万菱信基金,其基金经理累计任职时间只有1年又3天,在行业内属于新人基金经理。目前他旗下共有2只基金,其中他管理的首只基金产品申万菱信竞争优势混合A任职回报为11.01%,与同类基金同期平均收益率持平;申万菱信新动力混合A158天的任职回报率为-2.3%,而同类基金同期平均收益率为5.73%。
就在本月初,兴华基金宣布,截至2月28日募集期限届满,兴华兴盛纯债基金未能满足基金备案条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这是进入2025年后,第一只募集失败的公募基金产品。有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基金新发市场整体回暖,但指数型产品的发行相对火爆,主动权益类产品、债券型基金能否顺利发行,则要看产品设计是否符合投资者当下需求、基金管理人品牌的号召力、管理人对发售渠道的投入、投资者对拟任基金经理投研能力与投资风格的认可度等。“对于部分投资者来说,中小公募、新人基金经理等因素或许是‘减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