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贵阳去年人口增量暂居全国第一的消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外界称贵阳是人口增长的最大“黑马”。
市统计局4月1日发布的《2024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贵阳常住人口增加19.96万人,增长3.12%,人口总量达660.25万人。
这个增量,超过深圳(19.94万人)、广州(15.1万人)、合肥(14.9万人)、杭州(10.2万人)等一众明星城市,在目前已公布人口数据的主要城市中位列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贵阳常住人口较上年增加18.25万人,增量仅次于合肥的21.9万人,位居全国第二。截至目前,贵阳常住人口已保持连续45年正增长,且连续四年每年净增10万人以上。
在全国人口负增长的背景下,西部省会城市贵阳靠什么取得这样的成绩?连日来,记者通过实地调查和深入采访,为大家解锁贵阳去年人口增量位居全国前列的密码。
实施“强省会”行动 好口碑打动人
人口人才的大量涌入,是对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最佳印证。市统计局副局长杨云表示,贵阳人口能连续多年实现快速增长,主要是“强省会”赋能,推动人口人才大汇聚。
2021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强省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并出台关于支持实施“强省会”行动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2023年,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动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各方面资源要素在贵阳贵安加速汇聚,有效促进了高质量发展和人口人才的双向互动。
近年来,随着强省会“35条”“新贵安八条”等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贵阳贵安经济加快发展、产业加速集聚、发展机会增多,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
一座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离不开经济的加快发展。
近年来,贵阳经济蓬勃发展。统计显示,2024年,贵阳生产总值达5777.41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贵安新区直管区生产总值连续6个季度保持20%以上增长,2024年全年增速达21.1%、位居国家级新区前列。
一座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离不开产业的加速集聚。
贵阳贵安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制造、装备制造、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健康医药、生态特色食品产业等六大重点产业,积极抢抓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产业风口,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宁德时代、比亚迪、吉利、奇瑞等行业龙头在这里布局,华为、三大运营商、腾讯、网易等知名企业在这里集聚,贵州磷化集团、中伟股份、振华新材、安达科技等一批企业在这里深耕,为广大人才就业创业提供了完善的产业生态。
一座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就业创业机会的增多。
在就业方面,2024年,贵阳贵安健全稳岗拓岗优岗机制,通过贵阳人才网、“筑人才”APP,将征集的19.72万个优质就业岗位精准匹配推送给各类人才和高校毕业生。
在创业方面,贵阳贵安扎实推进“五帮”专项行动,认真落实服务企业各项机制,持续优化“一日办”“一周办”“一月办”政务服务,为广大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环境。2024年,贵阳贵安新增经营主体14.66万户。
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曹雨腾是贵阳人,在北京工作8年后返乡创业,目前企业落户贵阳高新区,企业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产品已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贵阳这几年变化非常快,发展环境良好,给了我们底气和信心,我很看好在这里创新创业。”曹雨腾说。
人口增长,从来都不是孤立的数据。贵阳一年新增近20万人口,正在演绎新时代“城与人才”双向奔赴的动人篇章,书写着属于中国西部城市“强省会”崛起的生动注脚。
打造“筑才”品牌 好政策吸引人
“强省会”必须“强人才”,因为有了人才优势,就会聚集创新优势,就能培育产业优势,最终形成发展优势。
近年来,贵阳贵安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兴市”战略,聚焦人才引育用留“四大工程”,全力打造“筑才”品牌,深入开展大学生“留筑”行动,努力成为“全省人才蓄水池”。据统计,贵阳贵安人才数量已连续三年增加11万人以上。
在引才方面,贵阳贵安聚焦高校毕业生、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拓宽引才聚才渠道。2024年,由市领导领衔包保,到省内75所高校和省外9所黔籍学子集中高校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新增13.06万名高校毕业生留筑。围绕六大重点产业发布需求,新增产业人才5.46万人。加快补齐紧缺型人才短板,引进教师1738人、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204人。
在育才方面,实施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抓好党政、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农村实用、社会工作“六类人才”培育。2024年,开展统筹职业技能培训20.4万人次、技能人才评价5.22万人次、社会化职称评审7025人。
在用才方面,注重平台赋能,建成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省级平台。2024年,促进280名科研人员在筑兼职创新或参与项目合作,实施重点产业人才和重大产业项目互动招引“123”计划,支持资金1.03亿元。
在留才方面,及时兑现各类人才津补贴。2024年,累计审核兑现各类企业和人才奖补资金近4000万元,惠及用人单位2710家、人才4926人。
“贵阳兑现人才补贴的效率很高,我2023年通过人才招引到贵阳工作,2024年入职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后,如今已获得安家费2.4万元。这不仅缓解了我的经济压力,也更加激励我留在这里。”留学研究生谌韵彤说。
为吸引人才长期扎根,贵阳贵安用心施策、用情留才,聚焦“卡、钱、户、房、岗”五大要素精准发力,人才政策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如,贵阳出台“最宽松”的落户政策,中专毕业即可落户,并在全国率先推出户籍窗口7×24小时办理服务。针对外地来贵阳贵安求职、考试、面试的青年人才,可提供7至30天内免费住宿,长时间居住还有补贴。
高校毕业生伍家加去年底入住贵阳人才集团旗下人才安居公司运营的“筑巢公寓”。入住后,公寓管家就给伍家加详细介绍了贵阳贵安的租房补贴政策、领取方式及办理流程。由于伍家加平时上班较忙,公寓管家就帮她上传了申请补贴所需的资料。入住没多久,伍家加就如期领到了补贴。伍家加说,以后每个月都可以领,最多可以领18个月。每当和朋友、同学谈到贵阳贵安的人才政策时,她都是不停点赞。
数据显示,2024年,贵阳贵安迁(流)入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15.24万人,引进各类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3989人,人才总量增加13万人。2024年9月,贵阳入选2024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双“50强”榜单。
以“城”的诚意成就“人”的梦想,凭“人”的活力铸就“城”的未来。如今的贵阳贵安,“筑才”品牌越来越响,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留才、精心用才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建设“年轻”城市 好环境留住人
在全国主要重点城市中,贵阳属于人口年龄结构相对年轻的之一。前些年,贵阳还获得过“最年轻城市”称号。
从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来看,贵阳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为79.62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3.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4个百分点。2022年,贵阳青年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为37.49%,入选全国首批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
近年来,在互联网流量效应下,贵阳成为保持“长红”的“网红城市”之一,在全国的能见度和存在感不断增强,开放、年轻、包容的城市文化魅力正不断释放,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到来。
就在不久前,凭借“亚洲第一巨幕”,位于贵阳的越界影城成为很多人看《哪吒2》的首选,单日票房连续多天在全国影院中“断层”领先。影院爆火引来外地游客争相奔赴,顺势带动贵阳文旅产业发展,周边住宿、消费增长达40%以上。
曾经,网络上出现“一亿人来贵州,还有两亿人在路上”的段子。如今,随着贵阳贵安文旅火爆出圈,这句玩笑话已成为现实。据统计,2024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16941.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1%,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6921.37万人次,接待境外游客19.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39.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8239.20万美元,增长198.7%。
贵阳凭什么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答案就藏在这座城市给人带来的满满“情绪价值”中。这些年,贵阳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做好爽身、爽心、爽眼、爽口、爽购、爽游的“六爽”文章,不断引入新业态、新玩法,持续推出贵阳路边音乐会、举办贵阳马拉松赛及各类演唱会,吸引更多年轻人到来。
贵阳路边音乐会以“零围墙、零门票、零界限”的开创性模式,为外来游客提供了性价比极高的消遣解压新玩法;曹状元街、太平路、民生路等融入新场景、新玩法、新业态,游客漫步城市中,既能触摸历史,又能感受现代化城市的活力;悠闲凉爽的山村旅居生活,则为追求“慢生活”的人们提供了“诗与远方”……
“洋芋国我来了,酸汤牛肉吃了,民生路去了,厕所馒头吃了,青云市集去了, 去茶山喝了,雷家豆腐圆子香迷糊了,贵阳太好玩了,下次还来。”近日,大学生苏羽从长沙来到贵阳,逛吃24小时后,心满意足地在社交平台上晒起了“战绩”。
文旅加持,不仅带来流量,为城市聚拢了人气,也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吸引更多人口人才奠定了基础。
贵阳贵安是避暑之都、生态之城、中国数谷、心学高地。近年来,贵阳贵安大力提升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城市“一圈两场三改”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颜值,全力留住青年人才就业安家、创业发展。
根据《贵阳市“十四五”人口发展专项规划》,预计到202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将达到700万人左右,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贵阳计划到2035年,人口达到800万至1000万人,建成千万人口特大城市。
未来,贵阳在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依然还有较大空间。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陈蕊表示,贵阳将持续优化人才政策,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让更多人才既能“乐业”也能“安居”,让更多人到贵阳筑梦、追梦、圆梦。
记者 彭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