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身的成语大全(成语解读:以身殉道)

时间:2024-09-10 08:02:05

以身殉道,这一汉语成语,出自《孟子·尽心上》,原文是:

“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这一成语,道出了天下无道之时的修身之方,立世之道。

在志士仁人看来,“天下无道”固然无法得志,无以达善于天下,但仍可修身见于世,而“独善其身”,隐身以遂其志。

在人生的“以身殉道”上,虽或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之壮烈,但更多的是不得志时的积极作为,修身立于世。

就现实而言,“以身殉道”便是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终生。

“以身殉道”的献身于真理和信仰之精神,可以用“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来定义。

这八个大字,原是毛泽东为刘胡兰题的词,赞扬刘胡兰为共产主义信仰而献出青春宝贵生命的英雄壮举。

在“以身殉道”上,既可是“死的光荣”,又可有“生的伟大”。

一个人的人性和人格之伟大,非只是功名彰著的代名词,也可是立德而行善的孜孜以求者。

在追求伟大的事业上,功成不必在我,然功为不能无我。

人生:暂时不得志,但可不辍立身之志。

人生之于事业,受客观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不免有不得志之时,难以施展抱负,大展宏图。

即使面对这样的情境,也非有可沮丧无奈、自暴自弃的理由,而当反身以求,恒毅其志向,不辍其立身之志。

立身做人,本身就是人生的一种事业。

做事,先要做人;修业,先要修身。

丢掉这个做人的事业,而期望干出成功的大事业,无疑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而必然不可能。

做人,要有立身之志。以道德改造自己,就能重塑自己,重新焕发出干事业的激情和斗志。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清代郑燮《竹石》)

求仁得仁,求诸己而立志修身,“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下》),谁说不可能?谁人不能?

在先哲看来,求诸己而修身,做一个品德优秀之人,便可藏器以待时,主动创造机会,达致德进而业可修,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人生或不免于事业、创业上一时不得其志,然能在立身做人上能脚踏实地、尽心竭力,回味一生也就会感到无羞无愧。不羞为人一场,不愧做人一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

面对真理和信仰的执着,古人尚有这种豪情壮志,今天的我们为何缺乏那种激情和豪迈呢?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有些人虽活着但不知为什么而活,不知道活着究竟要给自己一生留下什么?

“以身殉道”的精神,非是说只有牺牲和献出生命的悲壮,才能彰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更在于提倡和褒扬对自己理想的执著追求,对自身事业的忘我奋斗,以及对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担当。

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信念坚定和意志顽强的磨金石。

于人生不得志、不得意或不如愿之时,坚守“以身殉道”的追求激情和梦想渴望,就能化不得志为强大自身的无羞无愧,化不得意为积德成善的无悔无怍,化不如愿为尽己性命的无怨无憾。

人生:一时不得意,然可不失成人之意。

在人生的成功、荣显上,不免会有一时的不得意,然经营生意、功名利禄非是人生的全部,做个堂堂正正的人岂非也是人生的荣耀?

欲仁而得仁,以仁成人,岂难乎哉?

“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

面对困境,“卷而怀之”,是反以修身,立志于“独善其身”,而不做无谓的沮丧和伤感。

“邦无道,危行言孙。”(《论语·宪问》)

在先哲看来,面对艰困情境,坚持“危行”,是要直行其德坚持“言孙”,是谦逊于言。

人生难免有不得意之时,但人生的乐趣和爱好,不能全是功名利禄,还要看到有成仁做人的价值意义。

一辈子做个好人,意欲做个大写的人,岂非人生最伟大的乐趣?

我们常说,人生要培养高雅的情趣,培育高尚的情操,就是要把做好人、做一个善良的人作为人生的一大乐趣。

乐趣积极转变,生活积极乐观,幸福积极转型,则人生就会别有一番天地。

人生或不免于功名、利禄上不得其意,然能在修身成人上能尽己能为、遂了己意,回味人生也就会体会到无悔无怍的生命价值。

不悔己之所为,不怍心之取舍,不憾人生的经历,同样人生的一种得意,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人生:短期不如愿,却可恒其立德之愿。

古人有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之说,立德也是人生的一大心愿。

放弃立德之愿,而一味刻意追逐于立功、立言之愿,往往会成为不明智的悲哀者。

“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庄子·骈拇》)

人生虽有事业的不同,所得的名声异号,然若是一于“伤性以身为殉”,则必不得其所,难以洒脱自安。

追求道德之真者,无以为故不求,恬淡自然,怡然自得,别有一番情趣。

我们虽然不能一概否定对功业、名誉的追求,但求之有道,绝不可违心背义而妄取,千万不可成为欺世盗名之徒,行险侥幸,则自寻死路。

在达遂人生的心愿上,贵在有自知之明,切忌不自量力而邀功,不可有哗众取宠之事,不可强做徒劳无功之举。

自知者明,自明者得,自得者乐。

在立功、立言上,人生或不免于不能尽遂人愿,然能在立德行善上倾力倾为、尽己本分,也就会在追忆往生上感受无怨无憾,回味无穷。

在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看来:

“‘以身殉道’者,世既丧道,道自吾存,天下非之而不顾也。”(《黄宗羲全集·孟子师说卷七·“以道殉身”章》》158)

一个人面对无道之世的境遇,若能“道自吾存”,更彰显笃行大道的坚贞不屈;不顾天下非议而矢志不渝,更见证意志顽强的风骨。

不废人生当为,不怨己生虚度,无憾一生所为,便可体验一个为愿望而不停追逐脚步的人。

一个人尊德乐义,襟怀坦荡,知足常乐,受人敬重,得人首肯,做人得意,岂非也是一种人生得意须尽欢的生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