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
北朝民歌
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勒川,阴山下。
tiān sl qióng lú lǒng gài sì yě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tiě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天苍苍,野茫茫,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风吹草低见牛羊。
作者简介
公元4世纪到6世纪,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处在鲜卑、匈奴等民族的统治之下,先后建立了北魏、北齐、北周等几个政权,历史上称作“北朝”。北方人民主要过着游牧生活,有许多民歌流传下来,这些歌谣风格豪放刚健,抒情爽直坦率,语言质朴无华,表现了北方民族英勇豪迈的气概。北朝民歌现存六十余首。
字词注释
敕勒歌:我国南北朝时敕勒族的一首民歌。敕勒,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以游牧为主,又名铁勒、高车。
敕勒川:就是敕勒族居住的平原地区,在今天山西北部及甘肃、内蒙古南部一带。川,指平原。
阴山:山脉名,大部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东西走向,全长约一千二百公里。
穹庐:用毡制成的圆顶帐篷,俗称"蒙古包"。
四野:四面的原野。
苍苍:深蓝色。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同"现",显现,露出。
诗词译文
阴山脚下辽阔的敕勒川平原,天空像巨大的帐篷笼罩着原野。蓝天空旷辽远,草原一望无边。风吹过低伏的牧草,出现了成群的牛羊。
特色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作者用淳朴自然的语言、超然大气的手笔,为我们描述了阴山脚下一望无际、苍茫辽阔的大草原美景;天蓝如洗,青草茂盛;风吹草低,牛羊肥壮。“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是整首民歌的点睛之笔。整个画面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表达了游牧民族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赞美。
相传这是北朝时期敕勒族武将斛律金所唱的救勒民歌,原为鲜卑语,后被翻译成汉语。虽然它是从鲜卑语翻译过来的,但语句自然流畅,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将其誉为“乐府之冠”。
故事传说
斛律金高唱《敕勒歌》
斛律金生于北魏时期,性情耿直,善于骑射,是一位军事经验丰富的名将。
公元546年,东魏主帅高欢率大军围攻西魏的重镇玉璧城(今山西稷山县西南),西魏的守城大将韦孝宽善于随机应变,积极防御,使东魏大军久攻不克。高欢率大军苦战五十余天,死伤七八万人而无果,只好退兵。撤退期间,西魏军队又到处散市高欢被韦孝宽一箭射中的假消息,一时东魏军队人心惶惶。
高欢为稳定军心,便出来与将士见面。为激励士气,他对大将斛律金说:“讨伐西魏以来,大家离故土很久了,你唱一支家乡的曲子,让大伙提提精神吧!”于是,斛律金放开喉咙,用鲜卑语唱起了脍炙人口的民歌——《敕勒歌》。
斛律金那苍劲悲壮、慷慨激昂的歌声使在场将士无不动容,于是大家齐声唱起了《敕勒歌》。那雄壮的歌声振奋了东魏的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