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免费”圈套,别让老人晚年失安稳

时间:2025-03-31 18:51:00

□诸佳琪(湖南科技学院)

日前,75岁的老人张彩凤在菜市场买菜付款时,发现无法支付,银行卡被冻结。于是,她立即去银行询问,却被告知自己被起诉了。而这竟源于——免费领鸡蛋。骗子还利用她的信息开通网店,出售假冒产品。目前,张彩凤已向法院提交再审申请书。(3月30日 央视新闻)

用免费鸡蛋为诱饵,对老年人实施诈骗的案例并不少见。张彩凤因免费领鸡蛋被骗身份信息,被迫卷入诉讼。看似温情的“小恩小惠”,实则是骗子精心编织的骗局。他们深谙老年人的心理,利用老年人节俭、认知水平低的特点,通过“免费领鸡蛋”“免费聚餐”的幌子拉近和老年人之间的关系,逐步获取信任。张彩凤在领取鸡蛋时,被要求提供身份证号,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配合完成了人脸识别,骗子利用其个人信息开设网店并售卖假冒商品,导致银行卡被冻结。另据媒体报道,北京市石景山区,八旬老人李先生就碰到了免费发蔬菜、免费聚餐的“好事”。在聚餐时,李先生被怂恿花费了2.38万购买“神药”。经查,所谓“神药”未取得国家药品和保健品批准文号。骗子们牢牢抓住老年人的心理,骗取了一个个身份信息。

老年人缺乏防骗意识,难以认识到个人信息泄露后的风险。更令人担忧的是,在现实中,老人常常面对举证时难以“自证清白”的困境。老人频繁遭遇诈骗的困局,本质上折射出老年群体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在当下,老年人不仅面临认知的“数字鸿沟”,更承受着家庭关系疏离的困境。老年人,尤其是独居老人,往往会成为诈骗的主要目标。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老年人亟需更多帮助和关怀。

想要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需要多方通力协助。各平台加强个人认证的机制,优化现有的生物认证技术,提升安全性,并对弱势群体的个人信息进行重点管控,避免个人信息被滥用。在法律层面,司法机关应当加强对犯罪团伙的打击力度,建立老年人维权绿色通道,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社区和子女应当给予老年群体更多关注,社区可以定期开展反诈宣传,提升老人的反诈意识,子女应当多关注老人的情感需求,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给予帮助,避免后续被骗。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构建更包容、更安全的老年友好型社会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事情。我们应该给老年群体更多的关怀和帮助,才能让他们远离“因小失大”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