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分夺秒!长治二院为76岁心梗患者打通“生命线”

时间:2025-04-05 18:01:00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日前,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功为一名生命危在旦夕的76岁急性心梗患者寻得生机。

76岁的患者马老先生患有慢性肾衰竭、高血压十余年,在经历了急性非ST段心梗后,转变为ST段抬高心梗心肌梗死,患者病情急转直下,冠脉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钝缘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如同两枚定时炸弹,将患者推向生死边缘。

“血压90/50mmHg,血氧饱和度92%!”护士急促地报数声中,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姬小飞凝视着造影屏幕陷入沉思。右冠急性闭塞需要立即开通,但患者肾功能衰竭使得造影剂使用如履薄冰;钝缘支CTO病变处理难度极高,稍有不慎可能引发冠脉穿孔。更棘手的是,开通右冠后可能面临“盗血现象”加重其他血管缺血的风险。

“先集中火力打通生命线!”姬小飞副主任当机立断。在少量造影剂的引导下,0.014英寸的导丝如同灵巧的舞者,在钙化扭曲的血管中轻盈穿行。为防止球囊预扩时突发无复流现象,心血管内科医护团队事先想到应急方案,硝普钠、替罗非班精准推注,冠脉内血栓抽吸导管迅速到位。当右冠血流恢复的瞬间,所有人屏息凝视屏幕——TIMI血流3级!胸痛症状即刻缓解。

但这只是闯过第一道鬼门关。面对钝缘支CTO这个“慢性杀手”,介入团队选择暂缓处理。“患者肾功能已到临界值,我们要为后续治疗留出安全空间。”姬小飞副主任解释这个看似保守却充满智慧的决定时,手术衣早已被汗水浸透。术后复查肾功能良好,在可接受范围,彰显着现代医学的人文温度。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进CCU病房,马老先生平稳的呼吸声与监护仪规律的心跳谱写成生命乐章。这场惊心动魄的救治,不仅展现了医生在瞬息万变中把握治疗契机的决策艺术,更将逆向思维、正向开通等尖端介入技术运用得行云流水。从术前多学科会诊的风险预判,到术中应对突发状况的精准操作,每个环节都凝聚着医者对生命的敬畏与担当。

“在生死博弈中,我们不仅要敢为,更要智为。”姬主任抚摸着手术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笔记如是说。这场与死神较量的胜利,不仅在于开通了闭塞的血管,更在于守住了医者“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初心。当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在手术刀尖上完美交融,这便是现代医学最动人的光芒。(冯庆)

编辑:贾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