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安在线】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晨光初露时,合肥市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散打馆已传出击打沙袋的闷响。刚刚在第十届武术散打世界杯夺冠的朱海兰,回国不久便恢复了日常训练。对她来说,领奖台不是终点,而是新周期的开始。
在2012年全省青少年拳击锦标赛上,当时16岁的朱海兰在左臂尺骨骨折情况下,最终凭单臂作战夺得人生首个省级冠军。
这场"单手夺冠"的传奇,让朱海兰在次年破格入选安徽省散打队。但在随后的十年时光里,荣誉墙上的金牌换了一批又一批。师姐夺冠时的欢呼还在耳边,她的名字却总在决赛名单外打转。

宋庆伟教练(中)指导朱海兰(右)训练
她曾想过放弃:“是不是该算了?”随后的日子里,教练和队友们用行动默默支持着她,这让她又有了继续下去的勇气。“既然留下,就把自己拧成一股绳。”朱海兰把这句话写在训练日志里。
每天清晨,她第一个推开训练馆的门,把护具按顺序摆放在固定位置;傍晚最后一个离开时,总要检查一遍墙上的战术板。她研究对手录像到凌晨,把每个细节记在便签上,贴满宿舍的镜子……
那些在训练馆摔打的日夜,那些与冠军失之交臂的时刻,最终都成了身体里的肌肉记忆。直到2023年全国锦标赛的金牌第一次挂在她脖子上。
那场决赛上,28岁的朱海兰在决胜局使出独创的"摆拳虚接侧踹"组合技,这套融合现代搏击理念的动作直接终结比赛。
持续的技术革新,让朱海兰在普遍认为"25岁是女子散打运动员黄金年龄"的项目中逆势而上。
2023年世锦赛的金牌余热未消,朱海兰便迅速投入到新的备战周期。凭借系统化训练和稳定的竞技状态,她在2024年迎来国内赛事的全面爆发: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中,她同时斩获个人赛与团体赛冠军;紧接着的冠军赛上,她延续强势表现,以压倒性优势再揽双冠,进一步巩固在国内的强势地位。

今年4月的武术散打世界杯,堪称顶尖选手的“终极对决”——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运动员中,既有世锦赛前四名的“种子选手”,也有通过全球选拔赛突围的新锐力量。在对突尼斯选手的三局比赛中,朱海兰以2比0的局分,提前获胜,在对土库曼斯坦队选手的比赛中,她以单局分差超过12分的绝对优势,使裁判提前终止比赛。
在朱海兰眼中,散打从来不是单纯的力量对决,而是脑力与体力的双重博弈。她坦言,从拳击转型散打的初期,正是这种“斗智斗勇”的挑战让她十分着迷。训练的日子里,她一直在钻研摔法,对着训练馆的镜子拆解每一个接腿摔的发力细节,日复一日进行技术打磨。

从单手夺全省拳击冠军的倔强少女,到多次站上世界散打最高领奖台的运动员,她的每一次挥拳都在践行“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那是训练馆里十年如一日的早训,是面对失败时“再拼一把”的咬牙坚持,更是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荣誉的赤子之心。在她看来,散打的魅力,正是中华体育精神最直观的肢体表达。
采访结束时,朱海兰又换上护具,开始模拟全运会对手的进攻节奏。今年11月,她将参加在大湾区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她知道,30岁的战场才刚刚开启——那些在垫子上摔打的日夜,那些被汗水泡发的岁月,早已把"冠军"二字,刻进了比肌肉更坚韧的地方。(记者 史睿雯 张秀明 朱晓桐)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