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潮涌 活力奔腾 “总窗口”吹来“创新强风”

时间:2025-04-17 11:35:00

  媒体团参观西安蓝悦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的产品。

  沐秦M200农业无人车。

  西安锐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部分产品。

  酷哇智能无人驾驶清扫车。

  4月16日,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组织19家中央、省级和市级媒体,深入西咸新区实地采访。

  酷哇智能无人驾驶清扫车宛如不知疲倦的清洁工,自主识别并躲避障碍,遇到红灯还会乖巧地停下等待,1台车就能顶6名环卫工人的工作量,经过的路面一尘不染;沐秦M200农业无人车酷似“小坦克”,自主导航进行喷洒作业,展现出智能农业的无限潜力;在南瑞集团西安交大新型电力系统联合研发中心、西安锐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专注的神情与跳动的数据、精密的仪器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科技创新图景。这些场景见证了一个个科技创新成果从设想变为现实。在秦创原总窗口,科技创新的探秘之旅拉开了帷幕……

  校地企携手共进

  奏响协同创新“交响曲”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内,春意正浓,繁花似锦。当媒体团一行走进南瑞集团西安交大新型电力系统联合研发中心时,一场激烈的头脑风暴正在上演。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后张崇兴和几名研究生围聚在一起,正对用电故障诊断项目展开深入研讨,讨论着技术参数。

  “这是我们研发的一款用电故障诊断样机,硬件部分包含红外镜头、可视化镜头、紫外镜头等。其中,红外镜头用来检测电器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有没有出现异常发热;紫外镜头主要用来检测电器设备哪些位置出现了放电情况。结合我们开发的故障诊断软件,就可以快速、精准地判断电力设备出现了什么故障。”张崇兴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科研成果的自豪与期待。

  联合研发中心科技综合部门主管成敏也热情地为媒体团介绍,联合研发中心成立于2021年8月,它的诞生是为了响应南瑞集团产业发展需要和国家电网公司重大需求。这个平台上充分发挥了西安交大深厚的基础理论研究优势和南瑞集团强大的产业技术研发优势,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和能源互联网的关键领域,精心组建“科学家+工程师+研究生”联合攻关团队,共同开展基础理论和前瞻技术研究、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研发。

  在人才培养方面,联合研发中心积极探索人才共引共用共培新机制,构建起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创新联合体模式。南瑞集团提出研发需求,双方共同派驻研发团队,合作培育、引入高端人才。目前,已有近30位南瑞专家作为“企业导师”,深入参与到学生带教和入企研究工作中。研究生在西安交大“学业导师”与南瑞“企业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汲取着丰富的知识养分。

  张崇兴作为南瑞集团与西安交大联合培养的博士后,对此深有感触:“校企联合培养博士后,实际就是校招企用,用人签署单位还是西安交大,但我们主要服务于联合研发中心科技项目的研究工作。做理论基础研究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服务于工程的应用实际。有了这个平台,就如同打通了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应用的全闭环链路,研发效率和技术成果转化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回顾西安交大与南瑞集团的合作历程,是一部不断探索、深化与创新的发展篇章。起初,双方的合作停留在较为基础的模式,以一纸合同、一笔经费,围绕一个项目开展合作,最终形成一个报告,此为合作的1.0版本。随着合作的不断推进,双方迈向了校企合作、双首席、双导师、双签字的2.0版本,在合作机制上有了显著提升。2024年8月,南瑞集团、西安交大、西咸新区签署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标志着合作进入3.0版本,构建起有组织、有常态化架构、有产业布局的校地企一体联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实现了创新供给端、企业需求端、政府服务端的深度协同合作。

  2024年7月,西安市发布《支持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若干措施》,划定面积25.77平方公里的示范区,并提出16条系列配套措施支持示范区建设,为这片区域加速发展注入“催化剂”。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联席会议工作专班综合组组长、沣西新城创新港管理服务部副部长胡伟表示,南瑞集团西安项目打造了校地企一体联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标杆典范,真正实现了1+1+1>3协同聚合效应,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示范区高端智慧电气产业规模化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

  如今,在创新港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高校“创新链”、企业“产业链”、政府“服务链”深度交织,奏响了一曲高质量发展的激昂协奏曲。据统计,西安交大在西咸新区累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284项。

  沉睡十年的“种子”唤醒

  成果转化点燃创新引擎

  “磁性材料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像大家日常使用的手机、智能化穿戴设备,还有家里的摄像头等,里面都会用到各种各样的磁性器件。随着科技飞速发展,这些电子设备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精密。然而,这种微型的磁性器件,过去更多时候我们都依赖进口,主要产地是欧美、日本等地区和国家。而现在,我们实现了自主研发和国产化替代。”在沣西新城西部云谷三期西安锐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技术总监赵凡轻轻捏起一块公司生产的磁性器件,骄傲地说。

  鲜为人知的是,如此高端的软磁材料,曾在实验室里沉睡了十年之久。2011年,西安交大教授刘明团队在实验室成功研制出高磁导率软磁材料,然而,由于缺乏市场化经验,这一成果长期停留在论文和样品阶段,始终无法迈出走向市场的关键一步。

  转机在2021年悄然降临,陕西省正式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这股强劲的政策东风,为科研成果转化带来了新希望,也照亮了刘明团队前行的道路。当年6月,刘明团队成立了西安锐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然而,创业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启动资金的匮乏,如同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一座大山,让团队一筹莫展。

  就在此时,学校伸出了援助之手,为他们牵线搭桥,对接上了创新港科创种子投资基金。这只由陕西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主导、规模1亿元的基金,为锐磁电子注入了1000万元的宝贵资金,如同一场及时雨,帮助公司成功搭建起中试生产线,完成了从实验室到工业级产品的关键跨越。同时,在西咸新区和沣西新城两级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来自华为等企业的优秀高管纷纷加入,他们带来了丰富的市场运营和生产管理经验,补齐了科研团队在这方面的短板,锐磁电子逐渐具备了在市场中搏击风浪的能力。

  时至今日,锐磁电子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研发、定制、生产和销售磁性材料及器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自主研发了20余种软磁材料,系列高端软磁铁氧体材料、软磁磁芯和器件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储能、电动汽车、5G通信、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目前,公司拥有软磁铁氧体磁粉产线2条,年产可达1000吨;2024年,磁芯产量达到1亿只,销售额近200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为一车企客户定制研发的车载滤波器性能远超国外同行,并成功应用在某新能源汽车上。

  赵凡激动地说:“沣西新城在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给予了诸多帮助,还为我们提供了12000平方米的定制新厂房,完全达产后,企业产能将极大提升。”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锐磁电子这颗“科创种子”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背后离不开一支特殊的队伍——科技经纪人。他们为企业送去市场信息、运营指导,甚至是上下游客户资源,堪称技术成果转化的“科技红娘”。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副主任王胜军介绍:“科技经纪人不仅从事科技成果挖掘、培育、孵化、熟化、评价、推广、交易等工作,还开展科技型企业与各类创新平台的招引、落地和服务,推动科技创新要素与资源集聚,促进了产业链与创新链高效融合。西咸新区通过自聘、与高校共聘、第三方机构合作三种方式,组建了一支200余人的科技经纪人队伍,累计服务超2000个技术项目。”

  刘明团队的故事,仅仅是诸多科创项目在西咸新区成功转化的一个缩影。当政策创新、资本赋能、专业服务形成强大合力时,科技成果转化不再是“九死一生”的冒险,而是“水到渠成”的必然。

  智能装备大显身手

  绘就城市田野新图景

  在西部云谷三期,结束对锐磁电子的采访后,媒体团一行走出办公楼。此时,园区道路上驶来一辆扫地车,大家起初并未在意,仔细观察后却惊讶地发现,这辆扫地车竟然没有司机!它一边有条不紊地清扫着路面,一边进行清洗作业,动作娴熟而流畅。最让人惊奇的是,当媒体团好奇地靠近车头时,这辆无人清扫车主动停了下来,仿佛在友好地与大家打招呼。

  正当大家议论纷纷之时,又有记者有了新发现:“快看,草坪上还有一个‘小坦克’!”众人转过身去,只见一辆橘色的“小车”在草坪上行驶着,其造型的确像个坦克,轮胎上还装有履带,同样是无人驾驶,行驶中发出轻微的隆隆声。

  原来,这两辆神奇的车辆,一辆是酷哇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的智能无人驾驶清扫车,另一辆是西安沐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M200农业无人车。据酷哇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副经理李瑾介绍,酷哇机器人是一家专注于城市复杂场景下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和智能网联城市服务应用的高科技企业。他们自主研发的智慧环卫车队,从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智慧环卫云端管理、自动驾驶车辆运营中心等多维度入手,协助城市构建智慧环卫体系。

  “眼前的这款无人驾驶清扫车为3吨级,车底自带吸盘,可边清扫边冲洗路面,垃圾吸满后能自己行驶到垃圾点倾倒。一辆车可以代替6名环卫工人的工作量,充满电一次就能连续工作7个小时,遇障碍物、红绿灯自动识别,精度达到3厘米。有了它,城市清洁工作变得更加高效、智能,也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李瑾说。

  而沐秦M200农业无人车则是西安沐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门针对果树植保研发生产的智能农业装备。该公司技术总监张天昱介绍,M200农业无人车可在果园中实现人机分离,进行全天候高效喷洒作业。它实现了自主导航、自主作业,整车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不同作业场景和需求,灵活更换不同的喷洒模块、拖运模块、割草模块等。其中,喷洒作业比纯人工效率提升10倍,8小时可作业100亩,节省药液用量超50%,还能极大避免药液对人体的危害。

  当记者询问“这辆‘小坦克’续航怎么样”时,张天昱表示:“续航这块,我们有两种版本。一种是可更换电池的,续航半小时左右,两块电池交替使用就可不间断作业;另一种,是与比亚迪共同研发的大电池,续航能达到4小时。”他还介绍,作为该公司的“拳头产品”,M200农业无人车主要面向美日韩等国销售,省内客户则主要集中在眉县、周至、鄠邑区、秦汉新城等,多为猕猴桃和葡萄种植户。

  “近几年,企业得到了沣西新城多重政策与100万元的‘两链’融合资金支持,不到一年时间,M200农业无人车就实现了从设计、研发、中试、制造再到量产交付,销售业绩持续走高。”张天昱兴奋地说。

  西咸新区先进制造业促进局数字经济部部长陈焕向记者介绍:“西咸新区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列入三大主导产业链之一,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和试点方案,规划了秦汉自动驾驶产业园、沣西数字经济产业园和沣东自贸产业园3个特色园区,作为产业聚集的承载地,已招引落地37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企业,数量约占全市50%,2024年总产值超40亿元。”

  当前,西咸新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跑出“加速度”。除了酷哇无人驾驶清扫车、沐秦M200农业无人车,还有载客自动驾驶小巴,已累计行驶超30万公里、载客超10万人次;九识智能联合申通快递投入10辆无人物流配送车,测试总里程已达8.04万公里。西咸新区还在西北地区率先启动全域智能驾驶商业化试点,并选定542.9公里、186条建成道路用于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这些穿梭在城市与田野间的“智能汽车”,成为了西咸新区科技创新的生动缩影。

  低空产业蓄势腾飞

  拓展创新“新蓝海”

  走进位于沣东新城自贸新天地的西安蓝悦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工程师们正围绕无人机飞控系统进行紧张调试,屏幕上的数据流闪烁不停,仿佛是科技跳动的脉搏。

  据公司总经理计敏涛介绍,西安蓝悦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智能控制系统研发、无人机技术研发创新、中大型工业无人机生产、制造、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挑战与机遇。2008年,刘战国从西安理工大学毕业后,因成绩优异顺利留校任教,在自动控制系统与检测传感器实验室从事研发示教工作。然而,他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个创业梦想,渴望在无人机领域闯出一片天地。

  十年后,刘战国毅然放弃了安稳的大学教师工作,与来自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几名同学合伙成立了西安蓝悦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研发。2021年,随着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正式落地,一系列涉及“两链融合”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创企业孵育、创新人才汇聚的优惠政策扑面而来,刘战国和他的团队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遇,短短几年时间,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我们组建了自己的生产制造加工中心,80%的零部件实现自主生产,这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研发能力,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升了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计敏涛说,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人机飞控系统适用于直升机、多旋翼、固定翼等多种飞行平台,研发生产的油动无人直升机广泛应用于农林植保、辐射探测、石油物探等领域。

  穿过沣河河道,来到昆明池旁的西咸新区无人机试飞基地,几架无人机正进行飞行测试。西咸新区无人机试飞基地负责人魏晓兵介绍,西咸新区无人机试飞基地由陕西电信和沣东生产力公司联合运营,目前已获得两处空域,使用面积约145.5平方公里。基地一期办公空间已吸引故源科技、航飞智能等9家企业进驻,涵盖了无人机生产、研发、培训、巡检及监测等多个领域。

  自2月28日正式揭牌以来,该基地迅速成为西安低空领域焦点。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基地已接待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60余家,与延安新区、宝鸡蟠龙高新区达成合作意向,低空经济生态向全省辐射。

  “我们为企业提供空域申请、飞手培训、适航认证等‘一站式’服务,累计试飞企业15家,累计试飞时间约108小时,累计试飞里程约248公里。”魏晓兵说道。

  一架架无人机在昆明池上空滑翔而过,折射出西咸新区低空经济的发展脉络。西咸新区先进制造业促进局副局长李明表示,西咸新区在低空经济领域积极布局,率先在全省印发《西咸新区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并制定支持奖补措施。通过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获批秦创原无人机产业创新聚集区、发挥应用牵引作用等举措,已聚集84家低空经济领域企业。更令人期待的是,低空应用场景正不断拓展:沣河河道的无人机巡检系统实时捕捉火情,地铁保护区的全自动巡检平台实现智能化监测,“无人机+物流配送”网络已在核心商圈试运行,这些“空中力量”正悄然改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

  记者手记

  释放科技创新的无限潜力

  一天的活动画上了句号,回程路上,在西咸新区的见闻,如电影般在记者脑海中不断放映,内心不仅仅是震撼,更多的是振奋。

  从南瑞集团西安交大新型电力系统联合研发中心,校地企三方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关键领域协同攻关、深度融合,到西安锐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突破困境,实现高端软磁材料从实验室向市场的华丽转身;从智能装备在城市清洁与农业生产领域大显身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政策扶持下蓬勃兴起,到低空经济产业依托政策东风与技术创新迅速崛起,西咸新区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风驰电掣。

  经过一天的深入走访,我们欣喜地发现,在西咸新区,科技创新并非遥不可及的抽象概念,而是具象为实验室里科研人员专注的身影、企业车间中先进的前沿成果,以及各领域持续不断的积极探索。西咸新区凭借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备的产业配套、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精心搭建起科技创新的广阔舞台,其构建起的全方位、多层次创新格局,淋漓尽致地展现出科技创新蕴含的无限潜力。

  在这里,科技创新已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本版稿件记者 于忠虎 吕聪/文 记者 雷伟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