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月大的男孩瑞瑞,出生时就被发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因为心功能不全,孩子喂养困难、代谢紊乱,全身状况不佳。3月17日,瑞瑞因慢性腹泻和营养不良入住常州市儿童医院心脏中心。2个月大的早产儿圆圆,多发先天性疾病:先天性脐膨出,先天性心脏病中央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因为黄疸、低蛋白血症、代谢紊乱等情况多次住院,身体状况差,无法达到心脏手术指征。3月26日,圆圆又因急性胃炎合并高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及肺炎再次到常州市儿童医院住院抢救。常州这两名先心患儿鸡蛋大的小心脏在儿童医院数十位专家联合帮助下,成功“补心”。
多学科协同救命
创造专属救治方案
“这两名孩子的情况非常不好,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疾病导致孩子基础情况非常糟糕,他们的身体根本无法接受手术,如果直接上,我都担心他们下不了手术台。”常州市儿童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张伟介绍:“这样的情况,需要消化营养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医学影像科等多学科团队的精密配合,边救命边调理孩子的身体情况,稳定好他们的身体内环境,我们心脏外科医生才能给孩子做手术,才能保障孩子们的手术安全。”
在随后的治疗中,五个学科,数十位专家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多次会诊查房,为瑞瑞和圆圆量身定制了专属治疗方案。
消化营养科史伟新主任带队,在解决孩子营养供给的同时,使用益生菌帮助调节肠道菌群,恢复肠道功能,还采用中药敷贴进行辅助治疗。这些措施有效缓解了孩子们的消化不适症状,为后续手术创造了稳定的身体内环境和营养条件。
麻醉科匡荣主任带队,多次研究优化孩子们的麻醉管理方案,在保证麻醉效果的同时尽可能稳定他们的生命体征和麻醉内环境,维持心血管系统的循环稳定,为手术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麻醉保障。
重症医学科倪永成主任和团队成员一起,在围手术期为孩子们构建了多维度的术前术后监测体系,通过呼吸机、心电监护等生命指标的监护保障,为孩子们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筑起生命防线。
医学影像科则通过核磁共振、心脏彩超、CT等先进检查设备,影像专家精准解读,早期为诊断提供精准的影像依据,后期指导手术定位和帮助监测愈后。

在鸡蛋大的心脏里抽丝剥茧
医生放大镜下手术“补心”
在数十位专家精心治疗了多日后,瑞瑞和圆圆先后达到了符合心脏手术的身体条件。于是,医务人员陪着孩子们上战场了。
4月1日,张伟主任为瑞瑞实施了侧胸入路自体心包房间隔修补术。由于孩子年龄小,体重只有5.5公斤,他的心脏也只有小鸡蛋大小,为了维持孩子的生命体征稳定,张伟为瑞瑞建立了体外循环,在心脏不停跳的条件下,利用他的自体心包将心房上2厘米的缺损进行缝合。而且,从侧胸进入的手术方式选择,对孩子的损伤小,后期愈合快,疤痕也小。经过两个半小时的精细操作,手术终于顺利完成了。心脏超声复查显示,孩子的房间隔缺损修补完整。

4月3日,圆圆的身体指标也达到了手术条件。比瑞瑞更困难的是,圆圆体重只有4.5公斤,而且,她的先天性心脏疾病更加复杂,比小鸡蛋还小的心脏,缺损2块、畸形1块。张伟戴上放大镜,又开始了战斗。在2.5倍的视角下,沉稳操作,巧妙修补了圆圆心脏上的缺损,并通过手术重塑了心脏三尖瓣的形态,使其恢复正常闭合功能。接近三小时后,手术成功了,影像医生通过食道超声检查确认,圆圆的心脏缺损处修补完整,没有出现残余的血液分流情况,心脏结构被成功重建。

精心呵护帮助患儿新生
家长感恩送锦旗致谢
手术后,瑞瑞和圆圆经过重症医学科的抗感染、改善心功能、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生命体征稳定,回到心脏中心继续治疗。4月11日,两个宝宝恢复良好,一起康复出院了。为了感谢医护团队的救命之恩,两家人还约好,一起制作了“精湛医术出妙手 体贴入微胜亲人”“医德高尚暖人心 医术精湛传四方”的2面锦旗,感谢医护人员。

通讯员 杨小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毕俊星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