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南京召开的2025国际标准化(麒麟)大会上,国内首个面向国际互认的本土化产品碳足迹服务平台正式发布。该平台将积极赋能企业低碳转型与产品绿色升级,支撑区域“双碳”战略实施,助力我国国际碳话语权提升。
当前,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加速演进,产品碳足迹核算及标准已成为构建国际绿色贸易新秩序的关键因素。本土化产品碳足迹服务平台依托国内外权威标准,提供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认证、采信等全流程服务,同时,以建立完善的本土化数据资源体系为基础,自主研发了与国际接轨的碳足迹建模、核算方法与工具。企业通过该平台可从原料获取、生产制造、运输、销售、使用以及回收处理等全生命周期环节开展多行业的产品碳足迹精准核算,获得受国际认可的产品碳足迹认证证书及碳标识。目前,平台已经入驻江苏重点企业近千家。
“该平台的打造,充分体现了中国碳足迹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全世界打造统一的碳足迹标准做出了积极探索,充分彰显了中国绿色转型、推动全球碳中和的决心和大国担当。”国际电工委员会主席乔·科普斯评价道。
本次会议期间,作为“双碳”领域相关新兴技术发展和标准化的权威指导性文件,由中国标准化专家担任项目负责人,牵头组织中、德、韩、新加坡等国专家共同制定的《新兴光伏材料和技术》《智慧水电》两本IEC新兴技术战略白皮书也同时发布。《新兴光伏材料和技术》指出,新兴光伏技术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面临产业化挑战,如稳定性、规模化生产、环境耐久性等问题。《智慧水电》则提出,智能水电通过深度融合数字孪生、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等技术,实现对水电站的全面感知、实时分析、智能调度和优化运行,从而提升水电在未来零碳电力系统中的竞争力。
作为国际标准化领域最重要的交流平台之一,国际标准化(麒麟)大会已连续举办四届。本届会议以“迈向碳中和:碳足迹国际标准引领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来自国内外的400余位专家、国际组织代表、企业界人士围绕产品碳足迹标准体系建设、低碳转型、绿色供应链构建等议题展开了研讨。
江苏经济报记者 洪姝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