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页之间"遇见中国,中南大学打造文学虫洞引领万人阅读新风尚。(摄影:李诚)
4月23日,第30个世界读书日,中南大学第六届读书文化节启幕。本届读书文化节以“书页之间:中国文学时空解码”为主题,吸引三大校区万余名师生参与,活动由中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提前谋划、校院联动举办。主会场上,一位位“优秀读书笔记”作者站上领奖台,中华经典吟唱团以《踏莎行·郴州旅舍》与《沁园春·长沙》的吟唱表演为本次读书文化节拉开序幕。

中南大学第六届读书文化节启幕,万人共赴书香盛宴。(摄影:李诚)
时空场景,解构文学
在活动现场的“先秦结界”,人文学院学生唐雨霏通过解开纸鸢谜题,修正被篡改的《诗经》残句,感慨自己以前背诗是为应付考试,如今才知诗中字是了解先民生活的钥匙。在唐宋结界的编钟阵列前,指导老师王爽爽用编钟对应平仄,奏响诗句旋律,引得同学自发和声,实现古今心跳同频。



用编钟教平仄、以谜题解诗经。(摄影:李诚)
Z 世代,诠释经典
自动化学院学生胥如玲在 “太虚境・判词归位” 环节,手持林黛玉花签解谜,感受金陵十二钗命运隐喻。建筑与艺术学院学生杨俊喆在“近现代结界”咸亨酒店场景书写,其关于《野草》的读书笔记体现受鲁迅思想影响。湘雅医学院学生张容舒在“来场填字局”中由谜面写下《我不是药神》,领悟“救死扶伤”内涵与重量。人文学院学生罗淑蓝在 “粉大冶生涯大富翁” 抽到关于读书会选项,坚定选择参与,表达阅读能接触多元思想。


在文学游戏中觉醒:大学生通过互动重新定义经典阅读。(摄影:李诚)
科技人文,重构阅读
麓南校区“书籍盲盒漂流”点位,粉末冶金研究院学生姜雨坤分享去年读书文化节以书换书经历,在“书籍漂流护照”留言感悟。活动现场引入VR设备,物理学院学生王昊洋借助其还原科幻小说能源逻辑,展现工科生的浪漫。

"漂流护照"承载阅读记忆。(摄影:李诚)
书页之间,看见中国
活动最后,千名师生将文学金句折成星星倒入“文脉基因库”玻璃罐。负责人李卉淼老师表示,活动搭建文学虫洞,让古今元素相遇,玻璃罐里的每颗星星都是我们对中国文学的致敬与回应。

读书文化节见证经典永恒价值。(摄影:李诚)
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中南大学读书文化节用沉浸式体验证明:中国文学经典从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而是与时代同频的活体基因。阅读的力量,在于让每个时代的人都能在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坐标,让文明的星火,在代际传递中永远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