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朱雀玄武敕令”再申请改48字新名,别拿名字瞎折腾

时间:2025-04-28 17:02:00

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

受访者供图

近日,00后小伙“朱雀玄武敕令”申请改随母姓并更名为“周天紫薇大帝”失败。27日中午,他再次提交将现名“朱雀玄武敕令”更改为48个字“周天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金阙云宫九穹御历万道无为大通明殿昊天金阙至尊玉皇赦罪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的申请。对此,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公安局称,湖南市民若想改名,可直接登录湖南政务服务网进行申请,如此长的名字很难通过审核。

据媒体报道,这位现在真名就叫“朱雀玄武敕令”的湖南24岁小伙,出生时的名字为朱云飞,从2024年5月开始,已经先后改名为“朱雀玄武”、“朱雀玄武敕令”。今年4月16日,他又申请改名为“周天紫薇大帝”。一年之内三四次改名字,而且都是“玄之又玄”的字眼,被拒绝后还来一个玉皇大帝的全号,简直就是把姓名当儿戏。

姓名作为文化符号,承载着血缘传承、社会伦理和文化传统。从“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的传统认知,到“子女随父姓或母姓”的法律原则,姓氏的稳定性是维系家庭伦理的重要纽带。随意创设姓氏或采用夸张名称,不仅可能割裂个体与家族的文化联结,更会对公共秩序造成潜在冲击。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条和第一千零一十七条明确规定,自然人行使姓名权,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不得使用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造成公众混淆的姓名。

“朱雀玄武敕令”固然只是个例,却映照出当下社会中愈演愈烈的奇葩起名之风,值得引发关注。“王者荣耀”、“白雪公主”、“喻皇大帝”、“朱穆朗玛峰”……这些看似个性张扬的姓名背后,实则是对姓名文化传承的漠视,更是对法律边界的模糊认知。当改名成为一场追求眼球效应的游戏,我们不得不思考:姓名权的行使,究竟该在怎样的框架内实现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平衡?

频繁改名的背后,往往藏着对姓名严肃性的轻视。从朱云飞到“朱雀玄武”再到“朱雀玄武敕令”,当事人在一年时间内三次改名,看似“追求满意名字”,实则暴露了对姓名权的误用。正如“赵C”案中,用字母取名导致行政系统适配困难,奇葩姓名带来的不仅是个人生活的不便,更会增加社会管理成本。当一个名字需要反复向他人解释、在办事时屡屡受阻,所谓的“个性”早已变成了负担。

更值得警惕的是,个别案例中还可能存在“炒作”倾向。尽管当事人否认炒作,但短时间内高频改名、选取极具话题性的名称,客观上容易引发公众猎奇心理,甚至可能误导他人效仿。不少网友就斥责其想出名想疯了,最后无非就是走直播带货这条路罢了。

遏制奇葩起名之风,既需要法律的刚性约束,也离不开文化的柔性引导。从“北雁云依”案入选最高法指导性案例,到民法典明确姓名权限制条款,法律已为姓名权行使划定了清晰边界:尊重传统、不违公序、兼顾实用。对于公众而言,在追求个性表达时,不妨多一份对文化传统的敬畏——2至3个字的中文姓名传统结构,既符合汉语韵律美感,也便于社会交往。

名字是个人自由的边界,也是社会规则的镜子,追求独特无可厚非,但还是得与社会共识之间达成平衡。姓名权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标新立异的“符号游戏”,而在于其承载的人格尊严与社会认同。唯有在法律框架内行使权利,在文化传承中寻找个性表达的平衡点,才能让姓名真正成为个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纽带。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