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启敬,副会长、培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周秀菸率专家团队赴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塘坝镇榨子村,开展为期一周的古树茶叶加工技术培训及古树红茶礼品开发结对帮扶活动。全国农业技术能手、国家一级茶叶加工技师廖泽明、国家一级评茶技师曾兰芳受邀担任技术指导。通过技术攻关、产品创新与公益反哺“三管齐下”,开展茶产业技术帮扶,为榨子村古树茶产业注入新动能。

专家团队到沿河
锚定“古树茶特色乡村”推动三产融合
借粤黔协作的政策与资金支持,沿河县围绕“古树茶特色乡村”的定位,计划在塘坝镇榨子村建设规模化种植基地、现代化加工集群及区域性茶叶交易集散中心,并积极探索茶旅融合路径。

沿河县千年古树茶资源保护认定牌
3月31日,东莞挂职沿河县委常委、副县长黄效荣与塘坝镇镇长何天茂在榨子村实地视察帮扶进展。黄效荣表示:通过构建“技术赋能+产业重构”双轮驱动机制,系统地推进榨子村茶产业链全链条转型升级。在深化东西部协作框架下,依托东莞市茶协创新联盟技术支撑,重点实施“三链融合”工程:一是延伸产业链,构建从生态茶园到精深加工的标准化生产体系;二是提升价值链,打造“千年古茶,佳藏香茗”区域公用品牌,开发茶文旅融合体验项目;三是贯通供应链,依托“莞铜协作·村企结对”优势建立定向销售渠道,形成“品牌溢价、体验增值、产业增值”的乡村振兴新范式。
工艺创新锁定“兰花香、蜜韵足”品质标签
据了解,榨子村是沿河县茶产业核心区,坐拥2万余株古茶树及2.8万亩生态茶园,但长期面临加工技术粗放、产品附加值低的瓶颈,“红薯味”成了当地红茶的一个特征。
实地考察了解后,协会培训专业委员会邀请廖泽明团队以工夫红茶工艺为基础,结合古茶树鲜叶特性,经过反复试验优化,最终确立“精准萎凋控水分、阶梯式揉捻塑外形、智能发酵锁香气”的标准化工艺流程,成功凸显沿河古树红茶“兰花香显、蜜韵悠长、回甘冰糖甜”的独特品质。

专家团队实地考察培训
此次培训以“理论+实操”模式展开,廖泽明围绕红茶加工设备操作、品质把控、SC认证标准、茶叶的冲泡等,为10余名茶农及合作社技术人员系统授课。
“过去我们凭经验制茶,品质不稳定,偶尔会做出兰花香味的茶,但大部分都是‘薯味’。现在有了标准化参数,每批茶叶都能达到高端市场要求。”塘坝镇榨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表示,这一技术突破为后续品牌化发展奠定了核心基础。
挖掘资源潜力,打造“古树韵”特色品牌
受限于加工技术薄弱和品牌意识不足,榨子村茶叶品质优异,但产业效益未充分释放。此次帮扶过程中,廖泽明团队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古茶树鲜叶特性,针对性设计了红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关键工艺的标准化流程,并指导开发高端礼品茶产品,突出“古树韵、生态味”特色。
同时,为提升市场竞争力,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还将联合协作帮扶公益基金,依托新工艺打造一款高端古树红茶礼品,并承诺在销售利润中捐赠一定比例收益给榨子村,专项用于古茶树保护、技术培训及产业升级。
接下来,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将依托东部市场优势,帮助沿河古树红茶打入粤港澳大湾区。随着技术提升与品牌孵化双轮驱动,榨子村的“绿叶子”故事将吸引更多目光,为这片土地带来无限生机。
文、图 | 邹春江 东莞茶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