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石健 北京报道
伴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程序化交易依托于高频交易及量化策略的特点,在证券市场中的应用越发广泛。然而,程序化交易也给现有监管框架带来了技术适配性、风险传导机制等全新挑战。
监管层正在逐步加强对程序化交易的监管力度,防范过度投机行为,引导行业稳健发展。近期,围绕程序化交易的异常交易现象,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分别发布相关管理实施细则,并就有关配套业务规则征求意见。
上交所方面表示,《上海证券交易所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针对程序化交易报告管理、交易行为管理、信息系统管理、高频交易管理、深沪股通管理、监督检查等具体事项作出细化规定,于2025年7月7日正式实施。
“对于程序化交易细则的落地,券商技术系统建设是一个关键环节。”深圳华锐分布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锐技术”)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施细则》强化了信息系统管理安排,要求加强程序化交易监测监控、强化高频交易监管,对券商的交易、风控等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高频交易监管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2.25亿投资者中有99%以上为个人,其中绝大多数为中小投资者,交易量占全市场比例长期在六成以上,是资本市场最为重要的参与力量之一。
一位中小投资人告诉记者,“我们中小投资者主要以人工盯盘、手动下单为主,而程序化交易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下单,比我们有着明显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及速度优势,这也引发市场对于公平性问题的长期疑问。”
对于上述实施细则的出台背景,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主要立足于“中小投资者占绝大多数”这个最大国情市情,旨在因势利导促进程序化交易规范发展,充分体现“趋利避害、突出公平、从严监管、规范发展”的总体思路。
对于高频交易的认定标准,一直是广大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实施细则》中明确,高频交易认定标准为单账户每秒申报、撤单笔数合计最高达到300笔以上,或者单账户全日申报、撤单笔数合计最高达到20000笔以上。对于上述数据设置的理由,上交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设置这一标准,主要借鉴了境外成熟市场高频交易认定标准,结合了自身监管实践,同时进行了充分的数据测算。”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的《实施细则》对中国证监会《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规定的四类程序化异常交易行为作了进一步细化,明确了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以及短时间大额成交四类异常交易行为的构成要件。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上交所已就上述四类股票程序化异常交易行为制定具体监控指标,自2024年4月起开始试运行。从试运行情况看,触发相关指标的主要是量化私募、券商自营等机构投资者,中小个人投资者基本未发生相关情况,投资者的正常交易行为不会受到影响。此外,试运行期间,上交所对频繁触发相关指标的投资者进行了问询和合规交易教育,相关投资者交易合规性明显提升。
根据《实施细则》,投资者发生程序化异常交易行为的,交易所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根据上交所相关业务规则的规定,对其采取相应的自律监管措施或者纪律处分;二是对于因一个月内多次发生异常交易行为被本所采取限制投资者账户交易措施的程序化交易投资者,要求其指定交易会员暂停其使用上交所主机托管资源;三是程序化交易投资者因发生异常交易行为被采取暂停投资者账户交易或限制投资者账户交易措施的,视情况通报中国证监会相关派出机构、证券业协会、基金业协会等,商请协同采取现场检查、约谈提醒等措施。
推动金融机构合规升级
记者注意到,对程序化交易的监管升级,不仅进一步保障了中小投资人的权益,也倒逼金融机构升级其IT系统。恒生电子(600570. SH)表示,三大交易所发布的程序化交易新规影响甚广,券商、基金、私募等都会涉及。针对新规,恒生电子也在围绕券商的经纪业务、机构业务、自营资管,以及私募行业升级后台的IT服务系统。
从2024年6月《实施细则》征求意见以来,多家金融科技公司已升级服务于各金融机构的IT系统,以确保程序化交易监管的有效性。《实施细则》的推出,标志着程序化交易从“被动合规”迈向“主动治理”的新阶段。各金融机构IT系统的升级,不仅在于满足监管硬性要求,更通过技术手段将风控能力转化为业务竞争力。
对于具体业务模式,恒生电子表示,公司采取一站式系统新建和升级,实现交易前全局配置、交易中预警及阻断、交易后追溯复盘。同时,支持“事前阻断+旁路监控”双风控模式分级管控,助力金融机构合规风控能力升级。
金融机构IT系统的升级,如何能实现程序化管理效率提升?对此,恒生电子表示,首先,构建程序化交易全链路监控体系,通过特征分析(申报速率、股票数量、换手率等)识别疑似账户,人工复核后自动纳入监控。同时,针对本次交易所新规,系统不仅支持程序化交易申报管理,也支持程序化账户交易行为与报备信息一致性核查,并支持动态调整监控标准。其次,系统可满足监管提出的高频交易差异化管理要求,提供多维度账户异常交易监控,模型包括但不限于瞬时申报速率管理、高频撤单行为捕捉、股价拉抬打压识别、短时大额成交等,进一步助力券商对程序化交易的规范化管理。
对于金融科技如何助力券商落实程序化交易管理的要求,华锐技术负责人表示:“《实施细则》要求券商建立健全体系化的程序化交易管理机制,对此,深圳华锐核心交易平台ATP、实时风控平台ARC等全系列产品支持高频交易管理、异常应急处置、差异化收费功能,可以帮助券商建设程序化交易报备登记管理与异常交易、程序化交易监控一体化的实时风控系统,实现公司级全量程序化交易账户识别、登记、报备、监控的完整业务流程管理。”
程序化交易尤其是高频交易往往短时间内申报量大,如何应对大交易量下的快速、精准监控是一个难点。华锐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实施细则》中明确了高频交易认定标准,交易所对高频交易实施重点监控,且可以实施差异化收费。对于高风险客户交易行为券商可以采用事前阻断的模式,及时处置,有效防范合规风险,这对券商技术系统性能时延的要求非常高。”
该负责人表示,证券行业IT核心系统正在从传统的集中式架构转向分布式低时延架构。“以华锐实时风控平台ARC为例,风控穿透时延已经低至几微秒,可用性达到99.999%,确保在高并发交易场景下的稳定运行。”同时,针对金融核心系统自主可控的迫切要求,国产基础软硬件的成熟度和性能与国外产品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华锐技术利用技术架构创新,不仅实现了对上一代基于IOE、Wintel架构的集中式系统的替代,而且实现了系统整体的高可用、高性能、高性价比,在全栈信创基础上实现先进替代。“分布式转型是实现金融核心系统自主可控的最佳路径。”该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