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普|为何是咸鸭蛋,而不是咸鸡蛋?

时间:2025-04-21 21:28:00

来源:【湖南日报】

4月21日,距离端午还有不到40天,各大商超已渐渐有了端午节氛围。

伴随着粽子出现的,常常还有另一款美食——咸鸭蛋。

其实,不论过节与否,在中国人的味觉记忆里,咸鸭蛋早已占据独特地位。

只是,为何多是咸鸭蛋,而不是咸鸡蛋?

今日科普,一起了解。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知识多一点】

为何咸鸭蛋能垄断我国腌制蛋品市场千年?

为何是咸鸭蛋而不是咸鸡蛋?

其实,这背后隐藏着鸭蛋在蛋壳、脂肪、蛋黄上的全面胜利。

2005年,江苏省考古队在句容天王寨花头的2号墓墩里,发现一个陶制小罐中装满了咸鸭蛋,这些咸鸭蛋已有2500年历史。

为何是咸鸭蛋?专家指出,在缺乏冷藏技术的时代,鸭蛋因蛋壳厚、含水量低,更适合长期保存。

鸭蛋的这种蛋壳结构如同天然铠甲,既能抵御腌制过程中盐水的强烈渗透,又能避免运输时的意外破损。更神奇的是,鸭蛋表面的气孔密度较低,盐分以“细水长流”的方式渗透,确保蛋黄缓慢而均匀地转化出油脂。

不仅如此,鸭蛋还具有脂肪的黄金比例。每100克鸭蛋中,脂肪的含量可达13克左右,而鸡蛋的脂肪含量只有8.8克左右。更多的脂肪在腌制过程中,会发生奇妙的变化,最终凝结成肉眼可见的“红油”。

大家都知道,蛋黄是咸蛋的精华,肯定是占比越大越好。鸭蛋黄的占比最高可以达到整个蛋的35%,但鸡蛋黄却不超过30%。再加上鸡蛋本身的体格就比鸭蛋精致,其蛋黄更是小上加小。所以,鸭蛋蛋黄也有了体积优势。

从蛋壳的厚度到脂肪的配比,再到盐分的渗透速率,咸鸭蛋的霸主地位,本质是自然选择与人类智慧的双重结晶。

当你剥开一枚咸鸭蛋,看见红油渗出的瞬间,或许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不仅是味蕾的狂欢,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美食进化论。

当然,咸鸭蛋再好,也要适量哦。

本文来自【湖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